
时代献礼,打造中国首个淋巴瘤主题交互式舞台剧
此次“因美而生”世界淋巴瘤日公众宣教活动“不走寻常路”,将淋巴瘤疾病信息与艺术进行有机融合,通过多媒体形式的跨界交互,打造我国首个淋巴瘤主题交互式舞台剧。舞台剧以真实患者故事为原型,由淋巴瘤患者、专业医生、患者组织和志愿者共同创作并参与演出,以真情扣人心弦,借艺术感悟人生。在时代画卷中,还原淋巴瘤患者积极抗击病魔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状态,致敬我国淋巴瘤防治事业的高速发展。

随着剧情深入,充满力量的演出让在场的所有观众都为之动容。淋巴瘤之家创始人洪飞表示:“舞台剧演出了广大患者的心声。淋巴瘤绝非不可战胜,我们要相信现代医学的力量,以积极的心态配合规范化治疗,争取早日回归社会,回馈社会!“

(淋巴瘤之家创始人洪飞致辞)
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,此次演出更精心设立了特别致敬环节,向峥嵘岁月中,为我国淋巴瘤事业进步不懈努力的专家学者及医护人员致敬,向广大与淋巴瘤战斗的患者致敬,同时,也向给予淋巴瘤患者更多更好治疗选择与生存希望的伟大时代致敬。“正是数十年来,所有医务工作者们用医术‘仁心’温暖‘人心’,代代接力,才让‘谈癌色变’的时代和我们渐行渐远。”作为本次活动主办方,中国抗癌协会康复分会主任委员史安利教授表示,“‘因美而生’世界淋巴瘤日公众宣教活动走入了第二个年头,我们希望通过这类有创意、有意义的活动,不仅为淋巴瘤患者发声,让更多人关注到这个群体,也帮助他们获得与疾病战斗的勇气,享受精彩生活。”

(中国抗癌协会康复分会主任委员史安利教授致辞)
分型而治,淋巴瘤是治愈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
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,也是近年来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。据统计,在我国,淋巴瘤发病率约为6.68/10万人,每年约有10万名新发淋巴瘤患者,这意味着,大概每5分钟就有1人确诊为淋巴瘤,且发病率仍逐年提升,并且呈年轻化的趋势。淋巴瘤已成为我国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议题。
按照肿瘤细胞病理特征,淋巴瘤主要分为霍奇金淋巴瘤(HL)和非霍奇金淋巴瘤(NHL)两大类。其中,非霍奇金淋巴瘤(NHL)是最常见的淋巴瘤类型,约占所有淋巴瘤的91%。非霍奇金淋巴瘤(NHL)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(DLBCL)占比最多,接近50%1。
中国临床肿瘤学会(CSCO)常务理事、CSCO抗淋巴瘤联盟主委、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、大内科主任、淋巴瘤科主任朱军教授表示,“近二十年来,我国在淋巴瘤的治疗方面有了显著的改善,治愈率大幅提升。以精准的病理诊断和分子诊断为向导,推动了淋巴瘤靶向及免疫治疗的飞跃。其中,霍奇金淋巴瘤的治愈率能够达到70%-80%,甚至更高;而针对国内常见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,分子靶向药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是国内外权威临床指南一致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案,研究显示临床治愈率最高可达70%。这些是淋巴瘤治疗领域的巨大进步。”